袁绍是四世三公为啥袁术不是?
袁术这个人有些仗势欺人,在当时他的名声是比不上袁绍的,所以一些有远见的读书人会选择袁绍而不是袁术。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并没有问题,袁术这个人不够沉稳,在三国他是第一个称帝的。在当时汉朝的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存在的,可是袁术被一些事物迷昏了头,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称帝,这个就直接葬送了袁家的大半势力。如果不是袁术的肆意妄为,这两个兄弟齐心合作的话,完全就不可能会有三国乱世。 简介 可以说当时的天下最大的两股势力就是袁家两兄弟,如果这两兄弟齐心合作,天下都大可为之。可惜了,这两兄弟谁都不服谁。主要是作为弟弟的袁术不服他这个名义上的哥哥,这两兄弟自少年时就不断争斗争,最后导致了袁术的名声非常的差。 在东汉时代一个人的名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东汉时期,名声就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你可以凭借名声做官,你想要做大官,那么你就需要更大的名声,名声是和你做官的大小成正比。 可想而知一个人的名声有多么重要,就算是曹操在早年时期也为名声苦恼过。袁绍的名声好过袁术,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天下的读书人会追随这个庶出长子袁绍,不追随真正的嫡子袁术的原因所在。
四世三公除了袁绍还有谁
四世三公除了袁绍还有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 四世三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ì shì sān gōng,意思是世代官居高位。 四世三公中的四世指的是:袁绍的四代祖先,从袁安开始算起的四代人,到袁绍、袁术这一代人时,已经是第五代人了,三公指的是:袁家四代人都有人在朝廷担任过三公的官职,这四代人中分别有5人担任过三公,分别是:袁安、袁敞、袁汤、袁逢、袁隗。 袁绍的出身是汝南袁氏,这是一个大家族,汝南郡在当时与颍川郡一样,归属于豫州,处于天下之中,汝南袁氏的祖先来自西周诸侯国陈国王族的后裔,而陈国王族则是舜帝的后裔,到春秋时期,陈国王族的十三世孙以祖先的名字为姓,改姓为袁,成为汝南袁氏的祖先。 袁绍的家族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是世家大族了,当时还不是很出名。 袁绍的祖先袁良在西汉晚期当过汉平帝的太子舍人,所谓的太子舍人,就是皇帝的郎中侍卫,第一个要求就是要看出身,第二个要求看政治面貌,袁家显然是合格的,袁良后来还在东汉时期担任成武县令,朝代换了,但是袁家仍然世代为官。
袁绍的家族背景有多牛?“四世三公”究竟指的什么?
袁绍家族是非常显赫的,他的父亲在汉灵帝时任太仆,后为司空、执金吾。孙子袁汤为太尉,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称“四世三公”.三公就是太尉,司徒,司空这三个职位。若将其与东汉社会逐步成形的历史脉络相联系,则可以看出其具有何等雄厚的政治底蕴和雄厚的家族底蕴。于是,三个国家的历史就这样被拉开了帷幕。邵实卑鄙,不能为人后,又不能为人所用,故丰隆大业,玷污了王位,玷污了袁宗,绍罪九。”要不是李斯的帮助,赵高也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送上一道旨意。 四代大将军,德业显赫,与袁氏同属东京名族。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都是东汉末年四代三公之一。汉代的三公制度是沿用的。东汉初期,仍然有三公,大司徒为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十八位诸侯之首(据史料记载,是十三位),袁术的哥哥,也是三国初期最强大的袁绍、袁术的父亲,以忠心耿耿而闻名。汉灵帝为太子,后为司空,执金吾。 袁绍的孙子袁汤为大将军,曾孙袁逢为司空,袁隗为国师,四世为三公,号称“四世三公”。太尉,御史。“三公论政,六卿分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三位国君,一起办事。 而他们的势力,也远远比不上秦、西汉。但三位国君在政坛上的位置依然很高,依旧只是个名头。比如,在周代,以太师、国师、国师为三大国君,又称三大国君,又称司空,又称三大国君。宰相辅佐皇上,国事由宰相主持,都督执掌兵权,御史官辅佐宰相,兼管天下。大夫下面有士官(也就是士元)。这种制度,与西周的制度大同小异,只是名字和责任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