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中共一大的人最后的结果如何啊!
中共一大的人最后的结果如何啊!
提示:

中共一大的人最后的结果如何啊!

参加一大的代表共13位,他们最终的人生结局不尽相同。
张国焘:一大的风云人物,另立中央的叛逃者。     
1949年张国焘移居香港,后转赴巴西和加拿大。1979年12月因病去世于多伦多。     
李达:有理论之才,却无政治之能。     
1966年8月在武汉逝世。     
李汉俊:学者型的理论家,特立独行的革命者。     
1927年12月在武汉被桂系军阀杀害。
陈公博:中共一大的懦弱逃兵,叛国投敌的二号汉奸。     
日本投降后出逃日本,在国民政府的要求下被引渡回国,于1946年6月被处决。     
周佛海:利欲熏心最终脱党,汪伪麾下三号汉奸。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以“通谋敌国、图谋反抗本国”罪行,判处周佛海死刑,后“减为无期徒刑”,1948年2月因心脏病死于南京老虎桥狱中。     
包惠僧:情绪化的性格注定了他道路上的曲折。     
1948年离开国民党后举家迁往澳门,解放后回到北京。曾任国务院参事,1979年7月病逝。  刘仁静:一大最年轻的代表,御用枪手的最终回归。     
195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在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1987年8月因车祸在北京去世。 陈潭秋:持枪杀敌的战场英雄,宁死不屈的革命战士。     
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被折磨致死。
王尽美:积劳成疾而最早离世的一大代表。     
1925年8月,因长期积劳成疾在青岛逝世,时年27岁。     
邓恩铭:用热血演绎传奇一生。     
1928年因叛徒告密被捕,1931年在济南英勇就义。     
何叔衡:默默无闻的革命志士。     
1934年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  
董必武:对党忠诚一生的革命志士。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毛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伟大的缔造者。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的各自结局,包括中共一大的代表
提示: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的各自结局,包括中共一大的代表

陈独秀:(1880年-1942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主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湖北武汉召开“八七”会议。罢免了他的领导职务。后因在党内搞非法小组织活动,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沦为托洛茨基派的首领,一度被国民党政府逮捕。1942年客死于四川江津。他是一个在学问和人格上无可挑剔的卓越志士。
李达:(1890年-1966年)号鹤鸣,湖南零陵人。1913年到日本留学,1920年回国,参与发起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宣传主任。由毛泽东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校长转任湖南大学教授。1923年退党。北伐时,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后展转上海、北平、湖南、广西等地任教。1949年北上解放了的北平,重新入党,后为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1966年8月24日去世于武汉。
李汉俊:(1890年-1927年)原名书思,湖南潜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与组织者之一。“三大”时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合,退党去湖北,北伐时,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委员,湖北省教育厅长。1927年11月,被桂系军阀胡宗铎、陶钧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承认其为革命烈士。他与妻子王会悟是中共得以问世的最大功臣之一。又是一个倔强、有个性,而命运极其不幸的人。
周佛海:(1897年-1948年)湖南沅陵人。早年求学于日本,1921年回国渡假,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后仍回日本。1924年脱党加入国民党,1926年任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后投靠蒋介石。1929年任国民党政府训练总监部政训处长,1932年参与组建法西斯特务组织蓝衣社,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任中央民众训练部部长,中宣部长,抗战时,投向汪精卫,参与组建伪南京政府,任警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中央储备银行总裁,上海市长。日本投降后,以曲线救国,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行动队总指挥。后国民党政府迫于舆论压力,以汉奸罪收审周佛海。他于1948年死于南京狱中。
李大钊:(1889年-1927年)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1916年回国任《晨钟报》主编,后为新文化运动主将,《新青年》主编。积极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开始与陈独秀商榷组织中国,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9月发起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翌年为中共北方局书记,致力于国共合作和改组国民党。是1926年“三•一八”反军阀运动的领导者。1927年4月6日,在北京为军阀张作霖逮捕,4月28日被处以绞刑。
张国焘:(1897年-1979年)字特立,江西萍乡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一大”时,当选为中央组织主任。“二大”至“五大”的中央委员。“八•七” 会议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六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0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回国后作为中央代表入鄂豫皖苏区,第四方面军任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书记。主持肃反,搞扩大化,致使该苏区反围剿失败,后入川。1935年6月与中央红军在川西会合,任红军总政委。拒不执行中央决议,以军权相挟。中央红军北上后,在桌木碉另立中央,自任主席。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遭受重创后,不得已取消伪中央,率军北上。1937年任陕甘宁政府副主席,在中央清算运动中,自感不保,于1938年借口祭扫黄帝陵,潜奔武汉,投靠国民党,入军统高级特务班,被开除出党。1949年逃往香港,1968年定居加拿大,1979年12月3日,在多伦多于贫病中被冻死。
刘仁静:(1902年-1987年)又名刘亦宇,“五四”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1920年9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为北京共青团会计主任。“一大”后从事马列主义研究会工作,1923年入苏联参加少共国际代表大会。1926年复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参加托洛茨基派组织。大革命失败后,与陈独秀同搞党内小组织,1921年11月15日被清除出党。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后为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化大革命九死一生。1987年8月5日遭遇车祸死亡。((1989年版《词海》载卒年为1986年)。
董必武:(1885年-1975年)前清举人,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1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创建共产主义小组,任武汉地方委员会书记。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土地革命时期,在江西中央苏区,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1934年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央党校校长,代理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抗战以后,为我党同国民党谈判代表,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建国后为国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历届中央委员。七届中央全会后当选为政治局委员,文革中在惶惶不安中闲居八年,十届一次会议为政治局常委。1975年4月2日,在北京病逝。
陈潭秋:(1896年-1943年)字云先,湖北黄冈人。1920年参加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后任中共武汉地方委员会组织委员,领导“二•七”大罢工。1924年后,任武汉党的书记,江西省委书记,“五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后任中央组织委员,福建省委书记。苏区政府粮食委员。1934年去苏联参加共产国际工作。1939年回国,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1942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逮捕,翌年9月被害。
何叔衡:(1875年-1935年)又名瞻牯,湖南宁乡人。前清秀才,1912年入长沙第一师范就读,1918年参加新民学会,1920年入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任湖南自修大学,湘江学校校长。大革命后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进修,归国后不久入苏区为苏维埃政府人民检查委员,最高法院院长。长征时,因其与毛泽东的因缘而被留守中央苏区,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突围时牺牲。
蔡和森:(1895年-1931年)毛泽东挚友,长沙第一师范校友,湖南宁乡人。新民学会及湖南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1919年与母亲,妹妹蔡畅同赴法国勤工俭学。1920年8月3日,其给毛泽东信中明确提出:“必要组织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起者、宣传者、先锋队、战斗部”。1921年底,在参与组建中共旅欧支部后,被法国当局以宣传共产主义罪驱逐回国,加入中共。“三大”至 “六大”为中央委员,“五大”、“六大”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八•七” 会议后为北方局书记,1929年为中共派驻共产国际代表。1930年回中央工作。1931年,在赴香港指导广东党的工作时,被英国殖民当局逮捕,引渡到广州。坚贞不屈,6月10日,为反动派活活用铁钉在板上钉死。
陈公博:(1890年-1946年)广东南海人,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一大”后回广州,因反对党联合孙中山的决策,宣布独立行动,1923年被开除党籍。抗战时,追随汪精卫投敌叛国,为伪南京政府立法院长。汪精卫死后的南京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长。1946年6月在苏州监狱被处决。
邓恩铭:(1901年-1931年)字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1920年夏,在济南与王烬美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后发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归国后领导山东党的工作。1923年任中共直属山东青岛支部书记,后任山东地委书记。“五大”后,任山东省委书记、青岛市委书记。1928年因叛徒告密被捕,两次越狱未成,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
王烬美:(1898年-1925年)原名王瑞俊,字灼斋,山东莒县人。参加山东“五四”运动,后与邓恩铭在山东建党,任中共山东区支部书记,、区委书记、省委书记。与邓参加远东会议,192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领导工运,兼办革命刊物,1925年在青岛因肺痨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