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景泰蓝是什么
景泰蓝是什么
提示:

景泰蓝是什么

景泰蓝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景泰蓝正名是“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是什么地方工艺
景泰蓝是北京的地方工艺。北京是中国景泰蓝的发祥地,也是最为重要的产地。北京景泰蓝以典雅雄浑的造型、繁富的纹样、清丽庄重的色彩著称,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金碧辉煌、繁花似锦的艺术感受,成为驰名世界的传统手工艺品。

景泰蓝的特点
景泰蓝工艺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一件精美的景泰蓝器皿,首先要有良好的造型,这取决于制胎;还要有优美的装饰花纹,这决定于掐丝;华丽的色彩决定于蓝料的配制;辉煌的光泽完成于打磨和镀金。

景泰蓝是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是最具北京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的起源与发展
提示:

景泰蓝的起源与发展

景泰蓝的起源与发展如下: 一、起源 景泰蓝起源于元朝时的大都城(现在的北京市),盛行于公元1450年—1457年(明代景泰年间)。由于主要以蓝色作为釉料颜色,故被称为“景泰蓝”。尽管现在的景泰蓝颜色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但景泰蓝的称呼仍然留存至今。因为景泰蓝早就成为了一种艺术品的称呼,不是颜色的改变就会改变其称呼的。 二、发展 景泰蓝是用铜做成胎体,然后用扁细铜丝掐丝出各种图案轮廓,再进行点蓝烧制而成的一种工艺品,自元朝传入我国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是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也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有很多的名字,它又叫做珐琅,学名是铜胎掐丝珐琅。是元朝时期从西域传入我国,早期又叫做“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等,因为景泰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而且尤其是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所以称为景泰蓝,而景泰蓝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清朝宫廷造办处档案中。 景泰蓝的种类: 1、金属锤胎珐琅器 金属锤胎珐琅器简称“锤胎珐琅器”。 按照图案设计要求,在金、铜等金属胎上锤出凹凸不平的图案花纹之后,再在花纹内点蓝、烧蓝、镀金而成。珐琅呈隐起效果,恰似在金碧辉煌的地子上镶嵌的宝石,光彩夺目。 锤胎珐琅工艺多用于制造七珍八宝等供器。锤胎珐琅器和錾胎珐琅器的相同之处,都是在金属胎上直接运用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出凹凸的图案轮廓线。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錾胎起线的珐琅器,是于金属的表面施以雕錾减地的技法起了线来;而锤胎起线的珐琅器,则是在金属胎背面施以锤击技法,使表面起出线来。 2、铜胎画珐琅器 铜胎画珐琅又称“画珐琅”,俗称“烧瓷”。制作工艺是先在铜胎上挂釉,再用釉色绘纹饰,经填彩修饰后入炉烧结,最后镀金而成。 烧瓷工艺品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在胎体上精雕细錾或配上錾雕耳子花活进行配饰,然后彩绘;另一种是在光胎上进行彩绘。 前者属高档工艺品,后者为普及品。画珐琅大约于17世纪初经欧洲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18世纪以后。现存最早的烧瓷制品是清康熙年间制作的《五福瓶》《玉堂富贵瓶》,造型精巧,色泽艳丽,描绘精细。清乾隆年间,在清宫供职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曾指导宫廷烧瓷,用西洋画法表现西洋和中国的景物,形成早期烧瓷彩绘中的“洋味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景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