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乒乓球转球技巧

一、击球阶段
乒乓球由于受到球拍在拍面的垂直方向和切线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对乒乓球在相对于拍面的垂直方向和切线方向产生加速度,使乒乓球从击球方脱离底板之后,球拍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消失,乒乓球的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就已经确定下来,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下,无论是乒乓球的行进速度还是转速都是恒定不变的。
只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乒乓球的运行状态才会发生改变。这是物理学常识,很容易理解。也就是说乒乓球从击球方脱离底板之后的一瞬间,其前进速度和旋转速度值最大,换句话说,此时球速最快、最转!这时的乒乓球就像从**中射出的**,在前行的同时高速自转。
二、行进阶段1
行进阶段1就是乒乓球从击球方脱离底板后,至乒乓球落到对方台面上飞行过程。由于乒乓球在这一过程中只受到空气的阻力,空气阻力的大小与乒乓球行进的速度和行进长度成正比,随着前行距离的增加,球速逐渐降低;
由于空气对乒乓球自转产生的阻力矩很小,所以乒乓球的转速则受空气的影响很小,在行进的有限距离内,转速几乎不变。就像高速旋转的陀螺,转速受空气的影响很小一样。
三、行进阶段2(二跳)
行进阶段2(二跳)就是乒乓球从对方台面上弹起至被对方击打或落地前的飞行过程。由于乒乓球从对方台面上弹起,乒乓球与球台发生碰撞,此时发生两种作用:一是单纯的撞击产生的能量的传递与损耗,二是由于乒乓球自身的强烈旋转与台面摩擦产生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乒乓球的转速和球与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一是降低了乒乓球的旋转,二是增强(上旋球)或减弱(下旋球)了球的前行速度,根据冲量定理,球速变化多少与球受到的冲量大小成正比,也就是说与摩擦力的大小和作用时间的长短成正比。此时乒乓球的旋转略有降低,上旋球的球速增加了,下旋球的球速降低了。
2,乒乓球抽球有什么技巧?
要让弧圈球暴力,应尽量采用主动迎球的手法。要有这个“迎”的意识,即一身体要迎前,二步法要迎前,三手法也要迎前。 向前的基础力量的产生的问题, FORWARD,LOOP INTO THE BALL,就是要向前拉住球。这个力要靠向前的重心交换来完成。(右手为例)右实左虚的弓箭步一定要做得完全,即右脚踩实,右脚尖和球台底线平行,指向东。 左脚稍前,脚尖着地,脚跟一定要提起来。上身要含胸收腹。以王励勤、马林榜样,他们含胸收腹作得很充分,二人含胸含到上身基本都和台面近乎平行。这样的作得好处一是重心会自然地落到两腿的前脚掌;二是这种机制使发力时必须向前,含着胸自然人就向前哈。 扩展资料: 乒乓球快攻 快攻类型(包括左推右攻和两面攻两种打法)常见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种: 1、球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处,以食指的第二关节压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关节自然向内弯屈,拇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肩(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要适中)。其他三指自然弯屈斜重叠,以中指第一指节托于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手腕比较灵活。可以在发球时利用手腕动作,发出动作相似而旋转、落点不同的球;也可以很灵活地打出斜、直线球;对台内球的处理也较为有利,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再打正手位的来球,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击球后进行侧身正手攻球时。 有利于正、反手两个技术动作的协调结合。对中路追身球,手腕可以自然下垂,通过手腕来调节拍形,对来球进行合理的回击。用这种握拍法进行正手攻球时,拇指与中指协调用力,食指相对放松,无名指微离中指,指尖轻托球拍背面,以保持发力时球拍的稳定。 进行反手攻球或推挡球时,食指和中指协调用力,拇指相对放松。用手腕发力时(包括正、反手击球),以中指发力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稳定,同时作辅助用力。 2、握拍方法与第一种基本相同,但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钳形较大)。这种握拍法有利于上臂和前臂的集中发力。 因此,中、远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杀球都比较有力。但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大,握拍较深,对手腕的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对处理台内球、转球、推挡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侧贴在食指第二、三关节之间,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关节压住球拍的左,右两肩,两指间的距离适中(但比第一种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节左侧将球拍背面托住,无名指和小指斜叠在中指之下,用无名指辅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稳。 这种握拍法为部分两面攻的运动员所采用,其优点是进行反手攻球时,提起前臂后拍头朝上,有利于反手高压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这种握拍法,由于沉手时拍形下垂,因此在进攻中路迫身球时比较协调。 由于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较小,手腕比较灵活,因此易于处理台内球,对突击加转球也较好,其缺点是对正手离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难以高压击球。同时因手腕比较灵活,拍形不易固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