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爱我中华》的歌词事件是曼德拉效应吗?
- 2,《爱我中华》改过歌词吗?
- 3,爱我中华歌词真被改过还是曼德拉效应?
- 4,《爱我中华》歌词更改原因是什么?
- 5,爱我中华这首歌不是五十六个民族吗?什么时候变成星座了?这是什么操作?
- 6,歌曲 爱我中华 中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 为什么用星座不用民族。
- 7,56个民族歌词灵异事件
- 8,五十六个民族歌词改了吗?
- 9,歌曲《爱我中华》歌词是不是改过?
1,《爱我中华》的歌词事件是曼德拉效应吗?

并不是什么曼德拉效应,就是被暗改了。 《爱我中华》是一首老歌了,在1991年的广西全运会上,由韦唯原唱,这首歌瞬间走红,然后在近几年,网友们却发现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这首歌的歌词好像是错了,在大多数人的记忆当中,这首歌是这样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然而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词条,却发现真正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歌词本是就被修改过了,民族是56个,这样的唱法合情合理,而星座只有12个,怎么会出现五十六个星座呢?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就有细心的网友,查找了1991年韦唯原唱的MV,事实证明,歌词从来没有被修改过。 歌词: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罗,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中华英姿焕发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2,《爱我中华》改过歌词吗?
01 没有
在很多网友的记忆中,《爱我中华》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但实际上正确的歌词为“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并不是因为这首歌改过歌词,而是因为我们的记忆有所消退,新记忆对旧记忆产生了逆向干扰。
《爱我中华》引发了全网热议,并且迅速上了热搜。热议原因却是“细思极恐”,事情是这样的:
有网友发文称,自己记忆中《爱我中华》的歌词一直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但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网络上的歌词全变成了“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深深地怀疑是不是世界线出现了交叉。
这位博主说自己询问了身边一圈子的朋友,大家都说是“民族”;
然而在听了经典版本后,发现的确是“五十六个星座”,这就非常玄妙了。
忍不住发起灵魂的质问,这是真的吗?
曾经耳熟能详的歌曲《爱我中华》,歌词到底是五十六个民族,还是五十六个星座?
为了不影响结果,截图时选了中立的“绿色通道”,高达80%的网友坚信,就是五十六个民族,并且在微博上开始了激烈的对战。
然而,当网友就晒出了课本......
甚至是连画质感人的MV截图都搬出来了,字幕里也清晰明白地写着“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不少网友看到这个博主的发文后,也觉得自己记忆中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但是脱口哼曲子哼出的却是“五十六个星座”。
怎么就“心口不一”了呢?
吓得大家赶紧也去听了一遍原唱,“五十六个民族”是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在歌词中。
有网友形容称,这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那么,过去大家都以为歌词里唱的是“五十六个民族”是脑补……的结果吗?
还真有可能是:
因为,歌词后面唱的是“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如果前面还是“五十六个民族”就重复了。
等等等等,问题是星座不是只有12个吗?
但是,事实上,认为星座只有12个也是被当下流行的星座学给误导了的结果,早在1922年就确定了天空中有88个星座。
那么问题又来了,明明是88个星座,是剔除了哪32个星座吗?
还有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颗闪亮的星星!
嗯?怎么看完都好有道理的感觉
其实,身边还有一些诡异的例子告诉我们,人类的大脑可能真的装不了多少东西,毕竟“容量有限”。比如:
像是沉思者雕塑,不少人都想的是,它应该是“抵额头”的形象:
但是真正的本尊却是……手抵下巴。
有网友科普,这是著名的曼德拉效应:
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从死亡时间到死亡原因都出现了不同的记忆,许多互不相识的人回忆称自己看过纪念曼德拉的电影,包括电影的名字和内容都大体一致,然而这部影片从未上映,甚至从未拍摄过。这种现象之前因为“对事情持有错误的印象”而知名,曼德拉效应只是一个新名字而已。这个理论假设小量子波函数允许人们在宇宙的缝隙间穿越,达到一个此刻情景类似的时空,那个时空里的人们也都不是他们的朋友。
简单理解就是,大家之前听到曼德拉这个人总以为对方早已作古,或者是年代很久远的一个领袖,但是真实情况却是他才去世没几年,这种集体的记忆错乱被认为是“曼德拉效应”。
也有人指出,这是格式塔再现江湖。
人脑中,整体永远优于部分存在,并制约了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这就是神奇的格式塔。所以,就算我按不序顺话说你能看也懂(比如这句话)。
一段话,即使其中的某几个字顺序被打乱,也依然能看懂,字序混乱的排列完全不影响你的阅读理解。因为你本来就是挑着看,在用大脑里形成的固定搭配模式填补完整,这就是著名的心理学原理——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感知是各种刺激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类的心灵(感知系统)形成一个感知或“格式塔”时,整体就有了自己的现实,独立于各个部分。
专业医疗科普的@丁香医生,从自己的角度解释了网友们记忆出现混乱的现象:
简单来说,就是记忆消退,新记忆对旧记忆产生了逆向干扰。
3,爱我中华歌词真被改过还是曼德拉效应?
《爱我中华》歌词中的“星座与民族”,是真被改过还是曼德拉效应?各位,《爱我中华》是一首老歌了,在1991年的广西全运会上,由韦唯原唱,这首歌瞬间走红,然后在近几年,网友们却发现了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这首歌的歌词好像是错了,在大多数人的记忆当中,这首歌是这样唱的: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然而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词条,却发现真正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多人忍不住去百度了?没用的,真正的歌词就是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网友们大面积的失忆? 有相关人员指出,这难道是传闻中的平行世界吗?不同的时间线出现了交叉,导致人类的记忆混乱,从而导致歌词被记错。可是平行世界在哪里呢?有谁能证明平行世界的存在呢?还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歌词本是就被修改过了,民族是56个,这样的唱法合情合理,而星座只有12个,怎么会出现五十六个星座呢?很明显是不正确的。就有细心的网友,查找了1991年韦唯原唱的MV,事实证明,歌词从来没有被修改过。 这种现象和近些年来的一个词语非常相似,叫做曼德拉效应,在21世纪就被提出了,主要针对的是前南非的总统曼德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曼德拉在2013年的时候宣布死亡,这是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的记忆又出现错误了。原来在大多数人的记忆当中,曼德拉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甚至还说出为了纪念曼德拉而拍摄的电影与纪录片。 事实证明,这些东西根本是不存在的,一部不存在的电影,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明明记得已经去世了,为什么是2013年呢?在一现象在网络上迅速传播,也有不少网友说出了自己的经历。自己明明一件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但是当真正发生的时候,才发现是自己记错了。如果一个人记错还情有可原,可以所有人都出现偏差,又该如何解释呢?就如同《爱我中华》的歌词,真相又是什么呢?或许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科学家们找到所谓的平行世界之后,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但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爱我中华》歌词中的“星座与民族”歌词,的确没有改过,更谈不上曼德拉效应了。
4,《爱我中华》歌词更改原因是什么?
歌词始终没有更改过。 《爱我中华》歌词 歌曲原唱:韦唯 填词:乔羽 谱曲:徐沛东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嘿……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罗,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爱我中华》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并流传,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 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比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赛罗赛罗赛罗赛”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整首歌曲发展显得很大气。
5,爱我中华这首歌不是五十六个民族吗?什么时候变成星座了?这是什么操作?
这只是搞怪的一种改编。 《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歌曲原是二段体。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奏跳跃,音域较窄。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中歌唱,还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并名列31首被“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中。该歌曲歌词深刻,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受全球华人所喜爱。 《爱我中华》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并流传,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比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赛罗赛罗赛罗赛”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整首歌曲发展显得很大气。
6,歌曲 爱我中华 中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朵花 为什么用星座不用民族。
歌曲名是《爱我中华》“民族”显然更符合歌曲名,而“星座”是西方的舶来品,并不是中国文化传承中的东西,现在改成五十六个“星座”更可能是一种文化侵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里的五十六个星座指的是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 《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歌曲原是二段体。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奏跳跃,音域较窄。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中歌唱,还被编入初中生音乐教材,并名列31首被“嫦娥一号”搭载的歌曲之中。该歌曲歌词深刻,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受全球华人所喜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爱我中华》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并流传,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 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比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的旋律以及后面的衬词“赛罗赛罗赛罗赛”则具有一种明显的云南风格,整首歌曲发展显得很大气。
7,56个民族歌词灵异事件
这首歌正确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星座,但是在无数人心中认为的都是五十六个民族,就像是全民失忆了一样,总觉得很奇怪。 五十六个民族歌词事件不是歌词被篡改了,也不是记忆发生了错乱,就是五十六个民族在我们印象中太深刻了,所以才和歌词部分联系在一起。 久而久之大家就慢慢的忘记原来的歌词是什么样的,而是记忆成了五十六个民族,将这当做是正确的,并且一直这样认为。 扩展资料: 创建背景 《爱我中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广西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上创作并流传的主题曲。作曲家认为,全运会是少数民族体育的盛会。因为是在广西举办的,所以最好能有广西的风格,但不是全部。 所以在语气上尽量像广西,但不是全广西,新的调子。例如,“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个花……”这首歌的旋律和塞罗塞罗塞罗塞罗塞罗塞罗塞罗有鲜明的云南风格,整首歌的发展非常宏大。
8,五十六个民族歌词改了吗?
没有改;《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由高守信作词,刘媛媛,肖燕,蒋大为等演唱的一首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八十年代创作的爱国歌曲,先后有多人翻唱。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朵朵哟哪个开在也阳光下; 党把雨露洒下来哎;万紫千红放光华罗; 就象是连根的树开出并蒂花;开出并蒂花罗哎; 同为祖国增春光罗哎;装点江山美如画罗哎; 哎罗哩哎哎罗哩哎;装点江山美如画罗;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朵朵哟哪个开在也迎朝霞; 党把幸福来播种哎;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罗; 就象是长青树岁岁发青芽;岁岁发青芽罗哎; 迎来祖国春长在罗哎;团结歌声传天涯罗哎; 哎罗哩哎哎罗哩哎;哎罗哩哎哎罗哩哎; 团结歌声传天下涯罗哎;迎来祖国春长哎在团结歌声传天涯罗哎; 迎来祖国春长在哎;团结歌声传天涯罗; 扩展资料: 中华民族共包括56个民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占全部人口的91.51%,其他还有55个民族,占8.49%(第六次人口普查)。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此之外,也有数个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的未识别民族。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的有着不同的定义。
9,歌曲《爱我中华》歌词是不是改过?
没有。 在很多网友的记忆中,《爱我中华》的歌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但实际上正确的歌词为“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并不是因为这首歌改过歌词,而是因为我们的记忆有所消退,新记忆对旧记忆产生了逆向干扰。 《爱我中华》是为1991年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创作的会歌。谱曲时广泛采用广西、云南等地少数民族的音调。歌曲原是二段体。第一乐段曲调较活泼,节奏跳跃,音域较窄。 扩展资料: 《爱我中华》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并流传,是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而创作的主题曲。作曲家在创作时考虑到民运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一次盛会,既然是在广西举办,最好要有广西风格,但也不能全是广西风格。所以在音调上尽可能像广西的而又不全是广西的,曲调上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