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求纳兰性德的《采桑子》翻译 要全篇的

纳兰性德《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翻译:不知道是什么事萦绕心怀,难以放下,醒时醉时都一样无聊难耐,(因为想着情人,但又不得相见,所以觉得无聊),就是梦里也没有到过谢桥,(谢桥就是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2,纳兰容若 采桑子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栏立[1]
凉月趖西[2]
点鬓霜微
岁晏知君归不归残更目断传书雁[3]
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
准拟相看似旧时[4]【注释】:[1]王次回《寒》词十六首之一:从来国色玉光寒,画视常疑月下看。况复此宵兼雪月,白衣裳凭赤栏干。
[2]趖:走。
[3]传书雁:据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拘不屈,徙居北海上牧羊。后匈奴与汉和亲,汉求苏武等回国,匈奴诡言武已死。苏武属吏常惠夜见汉使,教汉使谓单于言汉帝射猎于上林苑中,射得一雁,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责问单于,单于谢罪,放苏武回国。唐郑渥塞上诗:帐前影落传书雁,日下声交失马翁。
[4]晏几道采桑子词:秋来更觉销魂苦,小字还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采桑子】拨灯书尽红笺也,[1]
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2]
梦里寒花隔玉箫。[3]几竿修竹三更雨,
叶叶萧萧。[4]
分付秋潮,
莫误双鱼到谢桥。[5]【注释】:
[1]红笺:红色的信纸。
[2]玉漏:玉制的计时器。秦观《南歌子》:"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3]唐司空曙《送王尊师归湖州》诗:"金阙乍看迎日丽,玉箫遥听隔花微。"梦里寒花:喻所爱的女子。隔玉箫:表示音尘隔绝。
[4]温庭筠《更漏子》词:"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5]文选古乐府之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人因以双鲤鱼、双鱼指书信。杜甫《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五马何时到,双鱼会早传。"谢桥:旧时词中常称所爱女子(或妓女)为"谢娘",因而称其居之处为"谢家"、"谢家庭院"、"谢家池阁"、"谢桥"。晏几道《鹧鸪天》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1]
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
满眼春风百事非[2]情知此后来无计
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
落尽梨花月又西[3]【注释】:[1]才:一作"谁",昭代作"谁"。才道:才知。宋刘克庄《忆秦娥》词:"古来成败难描摸,而今却悔当时错。"
[2]宋赵彦《减字木兰花》词:"满眼春风,不觉黄梅细雨中。"
[3]唐郑谷《下第退居二首之一》:"落尽梨花春又了,破离残雨晚莺啼。"【采桑子】
塞上泳雪花[1]非关僻爱轻模样,[2]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3]谢娘别后谁能惜,[4]
漂泊天涯。
寒月悲笳,
万里西风瀚海沙。[5]【注释】:[1]此词有"万里西风瀚海沙"之句,作者冬季出塞,一次是康熙二十一年八月至十二月去梭龙侦察,但不经过沙漠。另一次是康熙十七年十月扈驾巡视北边(清实录,康熙十七年十月,"癸未,上巡视北边。"时间和地点与启中描述比较接近,姑系于此年。
[2]宋孙道绚《清平乐-雪》词:"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
[3]富贵花:指牡丹或海棠。宋周敦颐《爱莲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陆游《留樊亭三日王觉民检祥日携酒来饮海棠下比去花亦衰矣》诗:"何妨海内攻名士,共赏人间富贵花。"
[4]谢娘:指谢道蕴。有咏雪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5]瀚海:指沙漠。唐陶翰《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边。"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1]
梦觉城笳。[2]
月上桃花,
雨歇春寒燕子家。[3]箜篌别后谁能鼓,[4]
肠断天涯。
暗损韶华,
一缕茶烟透碧纱。【注释】:
[1]红桥:指一般的赤栏桥,不是杨州的红桥。
[2]"城笳"原校:一作"闻鸦"。
[3]陆游《东离杂书》诗:巷陌秋千梦,帘栊燕子家。
[4]箜篌:一种似琵琶的乐器。鼓:弹奏。【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1]
暗滴花梢
帘影谁摇
燕蹴风丝上柳条舞鹍镜匣开频掩
檀粉慵调[2]
朝泪如潮
昨夜香衾觉梦遥【注释】:
[1]湘弦: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因此称琴瑟的弦为湘弦。
[2]檀粉:浅红色的脂粉。【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1]
笑我如今,
孤负春心,
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
结编兰襟。[2]
月浅灯深,[3]
梦里云归何处寻?[4]【注释】:
[1]苏轼《念奴娇》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 兰襟:香洁的衣服。结编兰襟:谓情分深切。晏几道《采桑子》词:"别来长西楼事,结编兰襟。遗恨重寻,弦断相如绿绮琴。"
[3]晏几道《清平乐》词:"犹记那回庭院,依前月浅灯深。"
[4]梦里云归:宋贺铸《更漏子》词:"恨不如今夜,明月多情,应待归云。"【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1]
风也萧萧
雨也萧萧[2]
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3]【注释】:
[1]乐府:汉武帝时定郊祀礼,立乐府,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歌配以乐曲。后来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翻:按旧曲制作新词。刘禹锡《杨柳枝》词:请君幕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2]蒋捷《一翦梅》词: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3]谢桥:旧时词中常称所爱女子(或妓女)为"谢娘",因而称其居之处为"谢家"、"谢家庭院"、"谢家池阁"、"谢桥"。晏几道《鹧鸪天》词: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采桑子】桃花羞作无情死
感激东风
吹落娇红
飞入窗间伴懊侬[1]谁怜辛苦东阳瘦[2]
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
一片幽情冷处浓[3]【注释】:
[1]懊侬:烦闷,烦恼。
[2]东阳:地名,在浙江省,此指沈约。《南史-沈约传》:"隆昌元年,除吏部郎,出为东阳太守。"
[3]王次回《寒》词:"个人真与梅花似,一片幽香冷处浓。"此句谓摆脱一切闲想,心静不下来了,而思念之情却更加强烈。【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1]
铅泪难消。[2]
清韵谁敲,
不是犀椎是凤翘。[3]只应长伴端溪紫,[4]
割取秋潮。[5]
鹦鹉偷教,
方响前头见玉箫。[6]【注释】:[1]土花:器物被泥土侵蚀后留下的斑点。湘娥:指舜妃娥皇、女英。此处作为女子的代称。黛:指女子眉黛。此句暗指所爱女子已死去。
[2]铅泪:指眼泪。
[3] 犀椎:犀牛角所制之锤。击物能应声回响,亦称响犀。
凤翘:妇女所佩凤形首饰。二句谓传来清韵,不是响犀声,乃是凤翘的震颤声,令人怀疑彼女子固未死也。
[4] 端溪紫:以广东德庆县(今肇庆市)端溪产石所制的紫石砚,即端砚。
[5]秋潮:犹秋波,指女子美目。用潮字以趁韵。李商隐《房中曲》:"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以上二句谓彼女不该死去只应常在桌伴我。
[6]方响:以十六枚厚薄不同的铁片制成的打击乐器。玉箫:人名。唐"韦皋"少游江夏,馆于姜氏。姜令小青衣"玉箫"只侍,因浙有情。韦归,七年不至,"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仍为韦侍妾。见《云溪友议》。这里指死去女子。二句回忆过去,令人产生睹物思人的悲痛。【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1]
燕宿雕粱[2]
月度银墙
不辨花丛那瓣香[3]此情已自成追忆[4]
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
十一年前梦一场【注释】:
[1]谢家:旧时词中常称所爱女子(或妓女)为"谢娘",因而称其居之处为"谢家"、"谢家庭院"、"谢家池阁"、"谢桥"。宋向子烟《满庭芳》词:谢家庭院,争道絮因风。
[2]唐李中《燕》诗:喧觉佳人画梦,双双犹在雕梁。
[3]元稹《杂忆五首》之三: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从暗辨香。
[4]李商隐《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采桑子】严宵拥絮频惊起,[1]
扑面霜空。
斜汗朦胧,[2]
冷逼毡帷火不红。香篝翠被浑闲事,[3]
回首西风。
数盏残钟,
一穗灯花似梦中。[4]【注释】:
此词有: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之语,可能作于康熙十六年妻子卢氏死后不久,姑系于十六年九月扈驾巡视沿边内外时。
[1]"宵"原校:一作"霜"。通本、张本、袁本、昭代作"霜"。
[2]"斜汗"原校:一作"斜汉",谓银河。
[3]香篝,薰笼。周邦彦花犯词:香篝薰素被。
[4]穗:谷类结实的顶端,喻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