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综观这幅画卷,整个宴会沉浸在在纸醉金迷的夜宴行乐中,暗示着韩熙载以失望定终身,而这种落寞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2,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艺术特色

《韩熙载夜宴图》表现了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韩熙载是北方人,擅长文学,有一定的抱负。投入南唐政权,历经三朝,由于内部倾轧,才识不得施展。后来,李煜任命韩熙载为相,但他以对南唐前途失去信心,因此生活放荡,借以逃避被任用。李煜为了了解他的生活状况,故派顾闳中监视韩熙载,由于当时没有我们现在的照相机,因此用画画的方式,创作了这一画卷。整体来看,它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画中人物生动形象,特别是韩熙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的特点,且衣冠穿着也反映了他的放荡不羁。
《韩熙载夜宴图》刻画了失意官僚的心里矛盾和腐朽的生活面貌,比起其他贵族生活的画卷有着更深刻意义。

3,韩熙载夜宴图的介绍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分为五段:悉听琵琶、击鼓观舞、欣赏王屋山跳六么舞、更衣暂歇、清吹合奏、曲终人散。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4,请谈谈韩熙载夜宴图的思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第一段《听乐》 第一段表现的是夜宴上的演奏刚刚开始,韩熙载坐在床榻上与宾客们一起听乐的情景。画中的每个人物的视线都集中到琵琶女的手上。每个人的神态各异,均为韩熙载的好友。 第二段《赏舞》 韩熙载不再坐在床榻上,而是更了衣,击鼓为舞女伴奏,画面中的以为僧人十分的尴尬,因为作为出家人他本不应该在这种场合中出现,但却有不好推辞韩熙载的邀请。 第三段《休息》 宴会这时的歌舞暂时停下了,大家都稍作休息,韩熙载则一边坐在床榻上洗手,一边和大家交谈 第四段《演奏》 韩熙载又更了衣,袒胸漏腹盘腿而坐,挥扇欣赏音乐。而屏风两侧的男女却也大胆地不避讳地在调情。 第五段《散宴》 这一段描绘的是宴会结束,韩熙载送客,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还在谈笑的情景。 艺术特色: 构图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此画采用了传统的打破时间概念的构图方式,并穿越时间观念把先后进行的活动展现在同一画面上。虽然整幅画情景节奏繁杂,人物动势变化多样,却安排得宾主得当,疏密有致,场景衔接白然连贯。 在不同的场景之间,画家还精巧地运用了屏风、床榻、长案、管弦乐器等古代屋内常见的物品将画面进行软分割,使画面既有彼此的独立空间,又不乏连贯性。 人物刻画 《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对人物的刻画,以形写神,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顾闳中通过对不同形体的姿态、目光手势的相应描绘,画中人物有的弹奏琵琶,有的挥手舞蹈,有的按拍欣赏,情态生动。 而画家对主人公韩熙载的刻意描绘,曲尽神形。韩熙载形体高大轩昂,更加突出了全图他是中心,古人喜欢以主大从小的方式来突出主要人物。长髯,戴高巾,从倚栏倾听,到回收击鼓,最后曲终人散,各个不同场合始终眉峰双锁,若有所思,心不在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韩熙载出自豪门,才能超群,入南唐后官至中书侍郎。眼看南唐政治江河日下,自己却无力挽回,因而“耻为之相,故以声色晦之”。 后主李煜很想重用韩熙载,却闻其“放意杯酒间,竭其材,致娱乐殆百数以自污,”于是命顾闳中夜间遣至韩熙载府第,偷看韩熙载行乐的每一个场面,想借以图画劝告韩熙载停止夜夜歌舞升平的放荡生活。 论据为《宣和画谱》记载:后主李煜欲重用韩熙载,又“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五代史补》:韩熙载晚年生活荒纵,“伪主知之,虽怒,以其大臣,不欲直指其过,因命待诏画为图以赐之,使其自愧,而熙载自知安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创作绘画)

5,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韩熙载夜宴图》原两幅,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失传,今天我们见到的是顾闳中的作品 。
顾闳中《夜宴图》纵28.7厘米 横335.5厘米。绢本设色,该图为手卷形式,以韩熙载为中心,全图分"听乐"、"观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独立成章,又能连成整体。第一段写韩熙载和宾客们宴饮,听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弹琵琶。第二段写王屋山舞“六么”,韩熙载亲自击鼓。第三段写客人散后,主人和诸女伎休息盥洗。第四段写熙载更便衣乘凉,听诸女伎奏管乐。第五段写一部分亲近客人和诸女伎调笑。头两段最传神,主宾或静听、或默视,集中注意于弹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击鼓打板的都按节拍演奏,似乎还有声韵传出画外。由于顾闳中观察细微,把韩熙载夜宴达旦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五个场景,四十多个人物音容笑貌无一不活脱绢上。画面中乐曲悠扬,舞姿曼妙,觥筹交错,笑语喧哗,更突出了韩熙载心事重重,悒郁无聊的精神状态, 每段中出现的韩熙载,面部角度、服饰、动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脸上没有笑意,总是深沉、忧郁的。把一个才气高逸,但神态抑郁,既置身于声色之中,又韬光养晦,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划得入木三分。与一般宴乐图比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实际上,它不仅仅是一张描写韩熙载私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风貌,揭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从一个侧面,十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在艺术处理上,采取了传统的构图方式,打破时间概念,把不同时间中进行的活动组织在同一画面上。全画组织连贯流畅.,画幅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却安排得宾主有序,繁简得度。在场景之间,画家非常巧妙地运用屏风、几案、管弦乐品、床榻等之类的器物,使之既有相互连接性,又有彼此分离感;既独立成画,又是一幅画卷。
  这幅图有些画面没有画出墙壁、门窗、屋顶,也没有画出光暗及灯烛,但通过人物的活动,却能让观众感到宴乐是在室内的夜晚进行,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简练手法。犹如中国旧戏剧,不用布景,只用手势、眼神等动作让观众感到周围景物历历在目。
  《韩熙载夜宴图》在用笔着色等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全画工整精细,线条细润而圆劲,人物衣服纹饰的刻画严整又简练,对器物的描写真实感强。设色既浓丽又稳重.比例透视有法度可寻, 是一幅有重要历史文物价值和杰出艺术成就的古代人物画精品。

前段时间刚考过,发给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