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鸿雁传书”是出自哪个典故?

“鸿雁传书”是出自哪个典故?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这就是“鸿雁传书”的典故了。 拓展资料: 溯源:《周易·渐》曰:初六鸿渐于干,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威仪吉;《礼记·月令》曰: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鸿雁来,是月也,以立春……盲风至,鸿雁来……是月也,日夜分……鸿雁来宾,爵入大水为蛤……是月也;《仪礼》曰:大夫执雁取其候时而行也。婚礼下达,纳采用雁;《周书》曰:白露之日鸿雁来,鸿雁不来,远人背畔。小寒之日雁北方,雁不北方,民不怀至;《春秋繁露》曰,凡贽大夫用雁,雁有类。长者在民上,必有先后,雁有行列,故以为贽。 典故说明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书证 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词人无发排遣的相思 ~在汉代昭明文选里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里面有一段「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里面的鲤鱼就是指一个完整的信件。

2,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有什么典故?

鸿雁传书是古代一种传送信件的方式,通过把信件装进小竹筒绑在鸿雁的腿上,送到目标人的面前。其实鸿雁也就是古代的信鸽,关于鸿雁传书的典故,来自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期,有个特别有名的人物叫苏武。苏武那时候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不过匈奴兵没有按来使的礼节对待苏武,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劝苏武投降。不过苏武并没有出卖汉武帝,这种态度惹得匈奴的首领非常气愤,但是他又不敢杀了苏武,就把苏武安排在北海边,让苏武放羊,有个非常出名的故事名字就叫“苏武牧羊”。 匈奴首领为了让苏武投降,用放羊的方式消磨他的意志,甚至从吃穿住行上面也是各种限制,可惜这样十九年过去,苏武依然没有背弃汉室朝廷。 在苏武牧羊遭受威逼利诱期间,汉武帝和他的臣子们也是想尽各种办法希望能把苏武救回来。但是中原地带距离匈奴何止千里,汉武帝几次派使臣希望对方把苏武放回来,但是匈奴一直回复的是苏武已经死了。 使臣一筹莫展的时候,有人告知他苏武还没有死,只是被流放到北海放羊。于是使臣便告诉匈奴首领,谎称汉武帝在狩猎的时候射下来一只鸿雁,这只鸿雁的脚上有苏武写给汉武帝的书信,苏武肯定没有死。匈奴首领至此才承认苏武的事情,放苏武回去。 自此,鸿雁传书这个成语被人们广为传颂,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

3,《鸿雁传书》出自哪个历史故事?

《鸿雁传书》出自《史记》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青鸟传书: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

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扩展资料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hóng yàn chuán shū。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鸿雁传书

5,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哪个历史故事?

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 汉皇帝射下一只雁,雁的脚上系着苏武的信,说他在北海边(即贝加尔湖边)。单于的谎话被揭穿了,只好把苏武送回汉朝。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而群雁飞行时,又时常排列成“一”字或“人”字形,因此使人产生“鸿雁传书”的联想,并形成这一固定词组。 鸿雁传书的注意事项和重点须知: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这就是“鸿雁传书”的传说了,“鸿雁传书”又名:飞鸽传书,指通信的意思,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因此,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意思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鸿雁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