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河南人到底怎么样??????

究竟谁是河南人
………………………………………………………
……………………
网上很多骂河南人的、没有人瞧的起河南人,每次在外地看到辛苦讨生活的老乡心里总是很酸,河南人真的穷啊!!!!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向大家问一个问题: 究竟谁是河南人?你真的知道你在骂谁吗?河南人是中华的根,河南人是中华的写照!!不用上数几辈你就会和河南人有关系!!现在住在河南的其实到可能未必真的称的上河南人!!!没有精力详细写,觉得不对请给出资料反驳!!本人是祖辈来自山西的河南人,家在河南,老人总说大槐树!!河南 新乡 刘兴瑞!!有问题先请查下自己的根!!一、河南是我国古代人口最集中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据史书记载,早在50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南部地区劳动与生息,开始创造中华民族的文明。1978年8月,在河南南召县云阳镇发现了一颗猿人臼齿化石,与北京猿人化石时代相当;在三门峡水磨沟、陕县张家湾、灵宝孟村、渑池县任村、安阳市郊的小南海等地,都先后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遗址;到了新石器时代,河南已成为华夏民族主要活动地区。在渑池县仰韶村、陕县庙底沟、灵宝的万村、安阳的台岗、禹县的谷水河、郑州的大河村、二里岗等地均发掘有新石器遗址,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此外,新郑县裴李岗还发掘裴李岗遗址,郑州和安阳市发掘的殷墟,都是商代都城所在地。所有这些,证明商代以前,在河南境内的洹水(安阳)流域、颍水流域、伊、洛河平原、南阳盆地等,人口比较集中;到了商、周、秦以后,扩大到豫东平原包括今天河南辖区成为古代中国人口集中的地区。从西汉元始2年(公元2年)到隋炀帝(公元609年)600多年间,河南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从宋崇宁六年(公元1102年)以后,由于战争和各种自然灾害影响,人口大量南移,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只占当时全国人口的6%左右。人口问题与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人口集中、加上河南地处中原,是古代战略要地,争战不休,所以形成历史上中原人口南徙的规律。问题:这些人都去那了?答案是另人伤心的: 一部分饿死或者被杀了 一部分搬走了中原人迁往各地主要原因,是战乱和自然灾害。==============1、战乱:=========================
东汉末年 董卓烧洛阳 挟百万民众至陕西长安 曹操云:千里无鸡鸣 白骨露于野!----------------陕西河南人?
刘备 携南阳 、新野民众避战火至荆洲投刘表(湖北)-------------------------------------------湖北河南人?
西晋 八王之乱 永嘉南迁 大批河南人至安徽 ------------------------------------------------- 安徽河南人?
安徽寿州人王绪、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响应黄巢起义,率光、寿二州农民起义军五千下江西,入福建致使闽赣边一带人口激增。他们中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后来就成为现在所说的客家人。 ------------------------------------------------------------- 客家河南人?
黄河流域继中唐、五代以来大动荡之后,又遭金元等少数民族的侵扰,黄河流域河南等地,成为金蒙必争地区,频繁的战乱,使河南各地大片的良田沃土荒废。“自南宋蒙古人灭 金之后,有些人为了不愿在蒙古人统治下生活,就渡海避乱;有的为台风所飘,而到台湾,各自选择居住地方,安居下来……但他们还保留下来自己的语言没有改变”。台湾高绪观先生所著《台湾人的根———八闽全鉴》中记述:台湾人文礼俗源于中土,相袭八闽,举几信神拜佛,敬天祭祀。婚丧喜庆,衣冠礼乐,四时年节,以及习俗人情,皆是祖宗流传而来的”。-------------------------台湾河南人?从中原入闽者有:林、黄、张、刘、郑、邱、何、詹、梁、钟、温、巫,共13姓;唐之初随陈元光入闽者有:陈、张、李、王、吴、蔡、杨、许、郑、郭、周、廖、徐、庄、江、何、萧、罗、高、沈、柯、施、卢、余、潘、魏、颜、赵、方、孙、钟、戴、宋、罗、蒋、姚、唐、石、汤、欧、邹、丁、柳等45姓;唐末受黄巢之乱所迫,河南光州固始汉人尉王绪和县佐王潮及其弟审、审知为首,到当地家族大姓家南迁。自豫东南经安徽转江西,而入福建,当时随王审知入闽者有:陈、张、李、王、吴、蔡、杨、郑、谢、郭、曹、周、廖、庄、苏、何、高、沈、卢、孙、付、黄、薜、韩等27姓。-------------------------------------------------------------------------
请问您贵姓?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相传由商朝末年的名臣比干而来。(笔者老家!!)跟据宋代的《广韵》记载,契是商族的始祖,为子姓,历经十四代,传到成汤,灭下桀,建都于亳。成汤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其子孙中有一支以商族的姓"子"以他字中的"乙"组合起来定为姓氏就是孔氏。 -----------------------------------------------再问贵姓?明初 中原地区再一次陷入混乱的局面,先是刘福通的红巾军与元军决战于两淮、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继则朱元璋出兵江淮,举师北伐,收复中原,北定京都。加之元末以来,中原地区灾荒频仍,水旱并袭,致使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又是兵、旱、涝。唐 天宝14年 安史之乱 洛阳以东至徐州被难尤重 :中间畿内 几无千户,井邑榛棘 豺狼所嗷。------还剩下几个河南人?黄巢起义 吃人的历史发生在那?河南!!!-----------------------------------------------------还剩下几个河南人没有被吃了?靖康之难 开封沦陷 “华人男女驱而北者,无虑十余万”-----------------------------------------我可怜的老乡,你又被赶到了那里?后来回家了吗?建炎元年 由许昌至开封 井皆积尸 无覆可饮!!------------------------------------------------我可怜的老乡!!==============2、灾祸:=========================
秦汉时,黄河平均每20年决口泛滥一次,三国至五代时,平均每10年泛滥一次。北宋时平均每一年泛滥一次。元、明、清时增加到4—7个月发生一次。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平均3个月左右发生一次。建国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泛滥改道1500多次,在河南决口达900多次。黄河泛滥改道迫使人民外迁。同时,水旱灾害也很频繁。据历史记载,从春秋到建国前2000多年中,全省共发生较大的水旱灾害982次。平均每二年就有一次。这些频繁的战乱,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加上自然灾害影响,----------------这个地方真的能住人吗?我的老乡“丁戊奇荒”致使华北地区人口大量耗减,晋豫两省尤甚。据清户部清册,1877年山西人口16433000人,至1883年仅存10744000人,净减1/3以上。河南省1877年人口23944000,次年急剧下降到22144000人,共亡失人口180万(注:梁方仲:《统计》甲表86。)。在某些重灾州县,“有全家俱毙者,有阖村同尽者”。“人十毙六七”、户口减2/3的类似记载。----------------------------------------------------------------种地的河南人怎么总是被饿死?胡焕庸等认为,唐末黄河流域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跌至40%,明初已不足30%(注:参见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14-17页。)。
具体而言,西汉元始二年(2年),华北人口总数为38041307人,唐天宝元年(742年)25232884人,明万历六年(1578年)22724951人(注:据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以下简称《统计》)甲表2、甲表25、甲表72计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秦汉(公元前221--220)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常来侵犯,每值匈奴战败,常把他们的俘虏移居内地。西晋(公元281—318年)时,匈奴、鲜卑以及氏、羌等族人民移居内地更多。在此时期大量胡人南下,在华北地区曾先后建立了许多小国,大量汉族居民从黄河流域迁移到了长江以南。当时政府更把北方原有州郡地方政府迁到南方,称为侨置州郡。例如有所谓南徐州、南衮州、南豫州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的人口迁移。魏晋南北朝和北宋末年,是我国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迁移时期,也是河南人口大迁徙主要时期。第一次人口大迁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魏晋南北朝人口大流徙,时间之长、人数之多、地域范围之广,为我国历史上之稀见”。这一时期长达400年之久,经过了“三国纷争”、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等等,加上水、旱、虫、瘟等自然灾害影响,使北方人口锐减。这一时期,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长期处于战争混乱,聚居西北的少数民族,乘机内迁山西、河南等地。古代河南人为了避乱,人民自发迁徙,或统治阶级为了少数集团利益而强制人民迁徙。迁移方向,以南迁为主,大多定居在江淮地区,相当部分在长江以南。其数量约有70—80万人。因此,从河南等中原地区南迁闽粤的汉人,大部分也是从这个时期南迁的。从迁移人口构成看,一部分是上层统治阶级。这些人大
2,河南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河南人的性格特点是: 个性憨实,为人忠厚,踏实,仁义。河南人不会主动惹事,多喜欢打抱不平,主持公道和正义。河南人吃苦耐劳,性格坚强,但幽默感并不突出,不太活泼。 在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方式,河南人大多含蓄内敛,不喜欢张扬。河南人团结互帮互助,喜欢抱团,热情但不豪放,关心但不显露,诚实低稳。性格养成,所以内敛。 河南人的典型长相分析 河南人的颌面多数偏平颌或微突,很少出现百越型的凸嘴面容(参考文末两广文提及的凸嘴面容)。 因河南一带以胡辣汤、馒头、烩面等有嚼劲的面食为主,下颌骨相对南方脸更发达,下巴更长、更宽,附着的咬肌也相对发达,因此男性大多是偏宽的方脸,女性一般是方脸或较圆润的大鹅蛋脸。 从小不在河南长大,也不喜好有嚼劲儿面食的人,下颌与下巴会相对清秀一点,即便如此,这类脸型仍然明显区别于苏杭的清秀鹅蛋脸。 河南人的颧骨体块较大、横突较明显,眼尾与眉尾是明显上挑的,面中较饱满,皮肉比例普遍较高,苹果肌高点略靠下,呈现出不笑似笑的喜庆、朝气感(有时候会叠加出土气感)。
3,河南人有什么特点?
河南人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 随着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乱,不仅给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创伤,也导致众多的河南人流离失所。 正是这样复杂的历史变换过程,造就了河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性格,也锻炼出河南人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更涌现出像“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这样敢于对历史负责、敢于同大自然做斗争的人民楷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河南人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也涌现了众多的好人和先进事迹:孝子谢延信、见义勇为的李学生、“北京”好人李高峰等人的先进事迹都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魅力河南人的光辉形象增添了风骨。 扩展资料: 因为籍贯求职被拒,河南姑娘小闫发起了一场维护平等就业权的诉讼。2019年11月26日,因为涉嫌地域歧视,杭州互联网法院对浙江一公司的平等就业权纠纷一案在线审理并当庭宣判、 法院审理后认为,浙江某公司构成对闫某某地域歧视,侵害其平等就业权,判决浙江某公司向闫某某口头道歉、在国家级媒体刊登道歉声明,并赔偿闫某某精神抚慰金及合理维权费用损失一万元。 2019年7月3日,河南姑娘小闫因求职需要向浙江一家公司投递简历,应聘法务、董事长助理两个岗位。该公司查看简历后,向小闫发出两份不适合此岗位的通知,不适合原因皆为“河南人”。 小闫认为,她学的是法律,该公司上述行为属于地域歧视,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第三条以及第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严重侵犯了她的人格权。 随后,小闫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该公司向她口头道歉,自判决生效之日起连续十五日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浙江日报》上登报道歉,并向她支付精神抚慰金人民币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