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知识百科 > 正文

目录

1,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意思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意思

“哀其不幸” 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 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 “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的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是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对孔乙己的描述,借此来表达作者对当时的国人一种无奈,同情和愤怒的感情。 扩展资料: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孔乙己,他丧失了做人的尊严,沦落为小酒店里人们嘲笑的对象,从而暴露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认为只有科举一条出路的悲惨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儒家独尊下科举制度“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什么意思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意思是: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哀是悲哀,惋惜,同情的意思, “哀其不幸” 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 出处:民国 鲁迅《摩罗诗力说》第五节第一段 原文:(诗人)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翻译:重视独立而爱自由,如果奴隶站在他的前面,一定内心悲伤而病看,内心悲伤是因为怜悯他的不幸,快看之所以恼怒他不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常被人理解为是鲁迅对孔乙己的态度。其实并不全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是鲁迅1907年写小说之前,在论文《摩罗诗力说》里评论英国诗人拜伦时所用之语。鲁迅说这是拜伦对他的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态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最早见于谁的文章?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 【解释】   哀是悲哀,惋惜,同情的意思, “哀其不幸” 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   怒是愤怒,遗憾的意思, “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整句的意思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他/她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出处: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常被人理解为是他对孔乙己的态度。其实不是,或曰不全是。这是鲁迅1907年写小说之前,在论文《摩罗诗力说》里评论英国诗人拜伦时所用之语。原文里的几句是这样说的:“(诗人)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视,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这是鲁迅说拜伦对他的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态度。

4,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什么意思

意思:哀是悲哀,惋惜,同情;怒是愤怒,遗憾的;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对他的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读音: āi qí bù xìng,nù qí bù zhēng 出处:鲁迅《摩罗诗力说》第五节第一段 例句:这么多“雷政富”前赴后继地中招,他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受害者,只能让人想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扩展资料背景: 这是鲁迅1907年写小说之前,在论文《摩罗诗力说》里评论英国诗人拜伦时所用之语。原文里提到的“(诗人)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人们常认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他对孔乙己的态度。其实不是,或曰不全是。这句话是说拜伦对他的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态度。 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