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分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生活百科网 > 生活旅游 > 正文

目录

1,湖北恩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湖北恩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湖北恩施有44个少数民族。共有4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44个,主要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可以玩的三个景点:1、恩施土司城。恩施土司城坐落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西北,小地名叫土司路的地方,距市政府所在地500米。属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这座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旨在再现土家族地区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反映土家族的历史渊源,展示土家族古老而淳厚的民风民俗。2、恩施州龙麟宫景区:龙麟宫,俗称"出水洞"。位于恩施市西郊,距市中心8公里。集水洞、迷津洞、干洞于一体,分水陆两界,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溶洞叠转迂回,千奇百怪,上洞、中洞、左洞、右洞、水洞、天洞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洞穴体系。因洞中"群龙共居"和"俗称宋雍熙年间有麒麟出没"而得名。3、玉龙洞风景区:玉龙洞风景区是利川岩溶地貌广泛,它是一个溶洞的王国,奇洞异窟,星罗棋布;象形山石,栩栩如生。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利川四洞:腾龙洞、玉龙洞、朝阳洞、水帘洞。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以上景点也只是部分的游玩景点仅供参考。更多关于湖北恩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5f334f1654842797.html查看更多内容

2,恩施主要有哪些民族?

恩施自治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28个少数民族。 1、土家族: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密基卡”或“贝锦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 恩施的土家族主要分部在清江以南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和利川五县市,巴东、建始和恩施三县市的土家族占其总人口的25%至30%不等。 2、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占全州苗族人口总数的90.8%,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较为典型的有宣恩县的小茅坡营、苗寨,咸丰的官坝、小村、梅坪、龙坪,利川的文斗等。 3、侗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咸丰等县市交界的山区里。 民族语言为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信仰多神。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献中被称为“黔首”,一般认为侗族是从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 4、白族 白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铁炉等地。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5、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三家台等地和利川。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扩展资料: 民族居住风俗: 1、土家人 “所居必择高岭”,往往同姓数十户或上百户集聚而成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内,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时,只有土司、舍把、族长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画柱,而一般土民,多编竹为墙,茅草盖屋,若盖瓦房,则犯僭越之罪。堂屋正面设有祖先神位,两旁侧室住人。 侧房内靠前处设火坑,置三脚架,用来架锅做饭。侧房近屋顶处,编竹为楼;楼底悬一木架。竹楼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烧火的热气,烘粮食、肉、木柴等。现土家房舍,多建“吊脚楼”式木板瓦房,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2、苗家人 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数姓一寨,居室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极为简陋的所谓三根柱子通天 , “八”字木,上盖茅草的居室,另种是较好的即为吊脚楼。楼下养牲畜,楼上住人。堂屋一侧为火屋,置有火坑,坑内置三脚架用以煮饭或炒菜,火坑后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间即为该家长者居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恩施-民族

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哪个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不属于任何一个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辖自治州 ,首府驻恩施市。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省湘西州接壤,东连神农架、宜昌,全州面积2.4万平方千米。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形地貌: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由北部大巴山脉的南缘分支——巫山山脉,东南部和中部属苗岭分支——武陵山脉,西部大娄山山脉的北延部分——齐跃山脉等三大主要山脉组成的山地。全州地势是三山鼎立,呈现北部,西北部和东南部高,逐渐向中、南倾斜而相对低下的状态。 其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 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至1700米,1500至1300米,1200至1000米,900至800米,700至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

4,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哪个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不属于哪个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自治州、地级行政区,跟普通的地级市一个级别,所以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并不属于哪个市。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连本省的神农架林区,宜昌市。 恩施州旅游名胜: 恩施州境地形以山区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溶洞溶洼众多,自然风光以“雄、奇、秀、幽、险”著称,自然景观有:位于恩施、利川、咸丰3县市交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位于宣恩、鹤峰、恩施和湖南桑植4县市交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 咸丰县的坪坝营、唐崖河(黄金洞)、小南海,利川腾龙洞、佛宝山大峡谷、玉龙洞、水莲洞,巴东神农溪、格子河石林、水布垭,恩施的梭步垭石林、恩施大峡谷、龙洞河风景区,建始县野三河、黄鹤桥风景区,来凤的仙佛寺风景区、卯洞风景区,鹤峰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5,恩施都有哪些民族?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散杂居为主要特征的少数民族地区。全州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土族、羌族、撒拉族、独龙族、珞巴族等28个少数民族。 全州民族分布格局:汉族、土家族遍布全州各县市。其中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清江以南,历史上属湖广土司域内,即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和利川5县市,巴东、建始和恩施3县市的土家族占其总人口的25%至30%不等。 恩施州苗族人口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特点。苗族主要分布在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在其它各县市均有分布。以上四县市苗族占全州苗族人口总数的90.8%,且都有较大的聚居村落,较为典型的有宣恩县的小茅坡营、苗寨,咸丰的官坝、小村、梅坪、龙坪,利川的文斗等。其他则散居于恩施、建始、鹤峰、巴东4县市。这4县市苗族占全州苗族总数的9.2%,聚居的村落很少,只有鹤峰原麻寮所的苗族居住比较集中。 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咸丰等县市交界的山区里。其中恩施侗族分布在该市的干溪、芭蕉、大集、白果、双河等地;咸丰县侗族分布在该县的黄金洞、清坪、活龙、马河等地;宣恩侗族分布在长潭的会口、洗马坪、龙马、兴隆、中间河,晓关的桐子营、覃家坪、八台、西坪、张官、猫山、大岩坝、晓关镇,李家河的板栗园、上洞坪,沙道的桂花园和椿木营等地。此外,利川的毛坝、黄泥塘、老屋基、忠路、小河等地也有侗族。 其他少数民族的分布各不相同,其中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三家台等地和利川;白族主要分布在鹤峰的铁炉等地;回族在全州各县市均有分布;另外一些少数民族零星地分布全州各地。民族分布不均,导致州内各县市的民族成分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